吉他音阶训练的科学原理与建议
原创: 胡彪
(一)准备阶段:当我们准备做一件事情,是无法很快就能稳定情绪,而专心致志做一件事情的。这时候要给自己预留几分钟进行心理的预备。1、深呼吸,想象自己要做的事情;2、拿起吉他,不要尽快投入练习,而是与乐器建立联系,可以熟悉空弦,也可以做简单的左手无声练习。享誉世界的洛杉矶吉他四重奏成员之一的泰南特在《跳动的尼龙》引用了一句话:失败的准备就是在准备失败。”非常有道理。这句话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前篮球教练John Wooden说的。以空间换时间林耀基先生提出了“以空间换时间”的概念,通俗的说,就是手指的运动幅度要小。至于小到什么程度,如何小,就要看老师如何教给学生了。这不单单是技术的预备,也是技巧训练应该坚持的一个重要原则。
(二)肌肉唤醒阶段:吉他的基本功练习,就像体育健身一样,要有一小段时间的预热,才能真正把手指的肌肉唤醒。为此需要特别做预热练习。预热练习,可以弹奏完整音阶,也可以弹奏老师特别为自己准备的练习。注意事项:一要慢速(每分钟低于52拍),二是必须打节拍器,三是时间不宜过长。
(三)适应阶段:10分钟之后,手指机能被唤醒,可以进入正常节奏的练习。比如采用均匀的节奏、平均的强、平均的弱,等等,一般持续15~20分钟。
(四)自适应阶段:手指机能被完全唤醒,此时进入提高阶段,各种节奏和练习要素都要保证弹奏质量。采用前附点和后附点,可以极大的提高音阶的演奏能力,还可以采用16分音符、三连音以及其他节奏的练习;更要进行力度的训练,比如渐强渐弱,“大肚子”、“纺纱棰”、“细麻杆”等等多种形式。这个过程可以持续30分钟以上。
(五)脱离舒适区:《刻意练习》一书提到过这一方法,人类的习惯是尽可能在舒适区域活动,因为舒适的同时可以带来安全感。很多孩子,在家里练琴是没有实际效果的,因为他只在自己的舒适区弹奏。如果脱离舒适区,是要靠老师的经验积累,和他观察孩子弹奏能力的“火眼金睛”。什么是孩子的舒适区,又要怎样才能脱离舒适区,是教师需要研究的一个极大的课题。
(六)被动与主动左右手都存在被动拨弦与主动拨弦的问题。当我们理解了这种概念,才能真正改善音阶弹奏的质量。在谈到音阶演奏时, “颗粒性”概念,是个绕不过的技术性话题,但这并不是音阶演奏的唯一要领。当右手使用被动拨弦的时候,也许颗粒性的概念会退居第二位。你可以尝试每个音单次用力,这便是“颗粒性”,更要尝试一次发力弹奏多个音,即以一个动作带动多个音的弹奏,这也是被动动作的要领。同时,这与音乐的呼吸刚好相互结合,在音乐中呼吸,是掌握弹奏技巧与音乐性结合的基本契合点。这时候,音阶的演奏才能真正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。
(七)连断法不单单是吉他演奏,在所有的乐器演奏中,“连断法”都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和训练方法,掌握这种方法,并加以合理的运用,是训练手指机能,控制手指力度、音色的一个重要步骤。
休息,长时间的练习,需要每隔一个时间段便休息手指,而不是在一个较长时间的弹奏中不做任何休息。当然你每天只弹奏十几二十几分钟,就不要谈休息的事儿了,因为你这等于基本上没弹琴,对于弹奏能力的提高可能基本上起不到什么作用。如果弹着琴还在想着晚上吃什么,和小朋友怎么玩,那基本上就是无效练习。
Copyright © 2006-2024 czguitar.com All Rights Reserved
版权所有 © 潮州吉他网 技术支持:老牛信息网络